凿岩工岗位风险控制措施
1
、岗位基本情况 1)岗位作业内容描述 (1)根据生产指令及公司的凿岩工艺技术,在作业面进行浅孔或中深孔的钻孔布置、钻孔作业; (2)操作凿岩台架及凿岩机,按设计图纸施工; (3)负责打好采场风水管、充填管、风筒吊挂眼以及所需的钻杆眼。 (4)负责采场、天井、掘进面凿岩作业的准备工作,如:处理浮石、行灯变压器设置、局扇风机安装。 (5)负责熟悉和掌握作业区域内设备性能和技术操作要领; (6)配合检修人员检修和负责检修后的验收工作。 2)防护用品 安全帽、工作服、防护眼镜、长筒胶靴、袜子、手套、防尘口罩、毛巾、隔绝式自救呼吸器、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、人员定位卡。 3)工器具 凿岩机、风管、水管、润滑油、撬棍、钳子、扳手等。
2
、岗位风险辨识与分析
潜在危害 类型 | 潜在风险描述 |
冒顶片帮 | 1作业前未进行安全确认,浮石检查、处理不到位,冒落伤人; 2向上凿岩时,钻杆振动造成炮眼周围岩石松动、冒落; 3处理浮石时违章作业,站位不当或者操作工具、技能不满足要求; 4井下采空区未及时处理,围岩破碎地段巷道侧壁支护不当,地压显现。 |
中毒窒息 | 1采场未形成通风系统,炮烟等有毒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除; 2采场、掘进面无局扇通风机或者不及时开启; 3局扇进出风位置不当,污风循环,管理不到位; 4意外贯通废弃采场、巷道,有毒有害气体逸出等造成的人员伤害; 5炮烟未排清,人员未进行监测便进入场地; 6警戒标志不合理或没有设置(未设置警示标志和封闭设施,或标志不明显),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或长期不通风的盲巷、采空区、硐室等; |
触 电 | 1采掘作业面没有采用安全电压电源; 2电线电缆破损,维护不及时; 3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电工工具,电工工具绝缘不良或破损; 4电气开关标识不清,误操作导致触电等; 5作业时监护人员、协助人员不到位,导致误送电; 6作业时未先进行验电、断电,带电操作; 7其他原因导致的误操作。 |
机械伤害 | 1注油,送风送水中,违章作业,造成机械伤害; 2打眼过程中,站位不当,正面操作,造成伤害; 3开机途中,速度过快,操作不当; 4凿岩中,排粉异常,未及时关闭风水管; 5扶钎作业中,钎杆断裂;加杆过程操作不当夹手; 6污物消除不净,强制操作; 7处理断钎时,站位不当,站在机器前方作业; |
其他伤害 | 1搬运凿岩机、风水绳到作业面,用力不当,造成砸伤; 2吹风水绳,并连接,站位不当,造成扭伤; 3噪声较大,耳塞更换频繁,造成职业危害; 4巷道内行走中,未及时躲避电机车,造成车辆伤害; |
3
、岗位风险控制措施 1)分级监管
(1)凿岩工岗位实行公司级(厂矿)管理,由公司级(厂矿)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管,监督其各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。
(2)监督人员: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安全员、工区安全员。
(3)监督频次:公司安全员每周抽检,工区安全员每日监督。
(4)监督方式:现场检查、查看各项记录本。
(5)监管范围:按照岗位的现场条件规范,监管岗位现场条件;按照岗位的作业行为规范,监管员工的安全行为。
(6)监督结果统计分析:公司安全员每月根据自身抽检及工区安全员的日检结果,汇总统计不安全行为,确定高频次不安全行为。 2)规程制度
(1)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,并严格执行;
(2)遵守《凿岩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》、《凿岩工岗位操作规程》。
(3)严格按照《凿岩工岗位安全生产手册》的流程进行操作,学习《手册》中的各项内容,并列为考核项目。 3)员工准入
(1)年满18周岁,不超过55周岁,男性,初中及以上学历,身体健康,无妨碍从事凿岩作业的生理缺陷和疾病;
(2)岗前体检,满足岗位要求;
(3)掌握设备的使用特性;
(4)经过公司、工区、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,并通过考核,成绩合格;
(5)采用双人作业,即一人作业一人监护;
(6)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,并由有经验师傅带领一年以上;
4)现场作业规范
(1)通风
① 各采掘工作面之间,不应采用不符合风质要求的风流进行串联通风。
② 掘进工作面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,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。
③ 老旧的离心式局扇风机应淘汰,采用轴流式局扇风机,采用阻燃风筒。
④ 局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: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10m;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:混合式通风,压入风筒的出口应不超过10m,抽出风筒的入口应滞后压入风筒的出口5m以上。
⑤ 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,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,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,局扇应连续运转。
⑥ 一氧化碳浓度不应高于24ppm,二氧化氮浓度不应高于2.5ppm,氧气应不低于20%,二氧化碳应不高于0.5%。
(2)供电
① 引至采掘工作面的电源线,应装设具有明显断开点的隔离电器。从采掘工作面的人工工作点至装设隔离电器处,同一水平上的距离不宜大于50m。
② 采掘工作面照明电压应不超过36V,行灯电压应不超过36V。
③ 采掘工作面可采用移动式电气照明。
(3)采场
① 每个采区(盘区、矿块),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,并经上下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,安全出口应稳固。
② 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,不应进行回采作业。
③ 采场出矿作业出现悬拱或立槽时,人员不应进入悬拱、立槽下方危险区进行处理。
(4)天井
① 天井作业时,佩戴安全带,并且高挂低用。
② 梯子平台、横撑、工作平台、安全二道平台、支护、间隔板要安全可靠。
③ 废弃、危险天井的适当位置是否悬挂醒目的、防止人员进入安全警示牌。
④ 天井作业中的通风、供电,也要满足上述要求。
5)员工作业行为规范
行为流程 | 注意事项 |
班前安全行为 | 检查劳保安全状况后,穿戴整齐; |
准时参加班前会,听取班长或段长的安全指令及任务分工; | |
当面执行交接班程序,确认交接班记录本事项后,签字; | |
确认自身身体及精神,确认同伴身体及精神状况; | |
作业前安全确认 | 公司按照现场实际情况,结合安全确认制度,修订凿岩岗位的安全确认表,包括水平凿岩安全确认表、天井凿岩安全确认表等,并在工作前执行安全确认。 |
作业中操作流程 | 安全排险: l 根据顶板高度,调整撬棍长度; l 排尽炮烟,拉好照明; l 选择安全地点,检撬松石,浮渣; |
开机前检查: l 检查注油器,零件应齐全完好、清洁、润滑油充足; l 检查钎头和钎杆,符合安全要求; l 检查各连接部件紧固,包括支架、凿岩机的卡瓦、卡盘螺丝及其他各部螺丝的紧固; l 各操作机构处在停止位置,仪表指针处在零位; | |
开钻准备: l 准备钻具,确认钎杆合格;按长短大小,配好钎杆和钎头; l 对各润滑部位按规定加注足够的润滑油、脂; l 稳台架时要对准中心线,稳台要平,把两个顶柱要顶紧顶稳; l 接机前用风或水排除管内脏物,然后拧接在风或水管接头上; l 接好风水管后,检查风压、水压应达到启动的规定值; l 架好电缆,并检查电缆良好; l 按照顺序开启水管、风管; l 开机后,进行试运转,一切正常方可作业; | |
开钻操作: l 机器、炮眼、钎杆三者位置为一直线; l 操作时,应站在机器旁边; l 上卸钎杆时,首先检查好夹钎器是否良好; l 过程中,严格遵守二听、四看、五注意; l 严格湿式作业,禁止单人、单手作业; | |
作业后处理: l 关闭水门、开动机器空载运行几次,以消除机体内污物,关闭风门然后卸下机器; l 吹好炮眼,关好风钻排气口; l 分别卷好风绳、水绳; l 将风钻、钎杆、卷好的风水绳放入安全地点; | |
作业后安全行为 | 对作业面进行班后的安全确认; |
按照交接班程序执行交接班作业; | |
要注意防潮,做好文明生产; |
6)教育培训与考核
(1)每年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开展诸如安全演讲、安全知识竞赛、安全宣传等工作。
(2)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组织每年开展两次安全知识考核,考核内容以《通用题库》、《岗位专业题库》为基础,结合公司不断更新的制度、规章等内容。
(3)每年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不少于3期的事故案例培训教育,区队班组安全活动也要将事故案例教育做为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学习。事故案例以《浅孔凿岩工岗位员工安全生产手册》、公司《事故案例汇编》及其他同类型事故案例为教材。 7)应急管理
(1)公司管理:
① 公司针对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、冒顶片帮事故、中毒窒息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;
②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、演练;
③ 定期组织急救知识的培训。
(2)岗位员工自我应急: 应急程序:判断事故情况——做好自身防护——脱离险境——施救自救——发出求救信号(报告)
①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
Ø 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新鲜风流处静卧,同时注意保暖,开启人员定位卡求救信号;
Ø 若伤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心跳时,应清除中毒者口腔、鼻腔内的杂物,使呼吸道保持畅通,并开启自救呼吸器给中毒者佩戴;
Ø 若伤者心脏已经停止,应迅速进行心脏外按压,同时进行人工呼吸,保证足够的急救时间。
② 冒顶片帮事故应急
Ø 察看伤害者周边环境,确认无浮石继续冒落情况下,迅速将受伤人员移至围岩稳固区域,开启人员定位卡求救信号;
Ø 检查受伤者情况:
Ø 体表、肢体伤害: 普通体表外伤及时送出地表接受伤口消毒处理; 大量出血者,应首先采用捆扎方法进行止血; 怀疑有骨折者,尽量避免活动受伤部位,采用木板、硬纸板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进行骨折固定;
Ø 内部器官伤害: 怀疑有内部器官伤害,应采用担架等搬运受伤人员,保持卧位,及时送至医院治疗; 一旦出现开放性腹部损伤,用干净纱布、毛巾覆盖伤口,及时运送医院。
③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
Ø 事故发生后,要立即停止现场活动,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械电源,并高声呼叫求救。
Ø 将伤员放置于平坦的地方,现场有救护经验的人员应立即对伤员的伤势进行检查,同时向安全员报告,由安全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应急处置,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紧急救护。
Ø 在进行上述现场处理后,应根据伤员的伤情和现场条件迅速转送伤员。如果受伤人伤势不重,可采用背、抱、扶的方法将伤员运走。
Ø 如果受伤人伤势较重,有大腿或脊柱骨折、大出血或休克等情况时,一定要把伤员小心地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抬送。转送时动作要平稳,上、下坡时,担架要保持平衡,不能一头高,一头低。伤员应头在后,这样便于观察伤员情况。
Ø 在事故现场没有担架时,可以用椅子、长凳、衣服、竹子、绳子、被单、门板等制成简易担架使用。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,一定要用硬木板做成的担架抬送,想办法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,以免在转送过程中滚动或跌落,否则极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,刺激血管和神经,使其下肢瘫痪。
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:13198516101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凿岩工岗位风险控制措施》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scworui.com/37907.html
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、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。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